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筑案例 > 建筑作品 >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6-02-19 16:48

2014年地景艺术发电计划竞赛的优胜者已经揭晓,这项大赛要求设计师设想出一个与环保相关的构筑物,并使其具有功能性和实验性的用途。今年项目的场地位于Refshaleøen岛,其前身是哥本哈根码头中的一座造船厂。设计结果将进一步完善城市的能源生产策略,为如今已极具环保意识的城市环境再添新意。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大赛的一等奖被授予阿根廷建筑师Santiago Muros Cortés。他的作品名为“太阳沙漏”,包含两个曲面的大盘子,其中上层的盘子拥有太阳光重定向系统,而下层的则成为向公众开放的人造山丘。此装置预计每年可产生7500兆瓦时的电力,将能够满足数以百计的当地家庭的用电需求,并将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以及市民聚集的场所。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上层的大盘子中含有反射镜阵列,可以将收集到的太阳光向下传输用于发电 设计师Santiago Muros Cortés从技术层面描述整个发电流程: “聚集的太阳能热束将会进入一个接收器,接收器中含有作为传热流体(HTF)的硝酸盐,并加热至600摄氏度使其融化。接下来,传热流体将通过一个热交换器,使其中的水变成蒸汽,以驱动6.2兆瓦的涡轮发电机。所产生的蒸汽中有一小部分被释放到沙漏的颈部,从而使公众能够观察到太阳能热束。熔融的硝酸盐具有较高的比热容,使得装置能存储热量,并且在多云天气甚至是夜间都能够产生电能。”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聚集的光束/热束将作为一道景观向公众展示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上层的盘子中含有太阳追踪镜,而下层的盘子则包含了发电和存储设备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荣获2014年哥本哈根大地艺术发电计划大赛第二名的作品:“振颤” 设计师:Mateusz Góra,Agata Gryszkiewicz 波兰设计师组合Mateusz Góra和Agata Gryszkiewicz荣获第二名,他们的作品“振颤”是个基于生物燃料和风振颤的项目,由一个巨大的花园和海滨的高塔组成。前者是一片芒草丛,一种最高能生长到四米的能源作物,每年可采收两次。芒草丛的分布是不规则的,其中含有一些缺口以及空地,以便游人在一片野生的环境中漫步和消遣。高塔将大量直立的 “风带”抬高,利用气动弹性振颤技术,从气流微妙而持续的运动中收集能量。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在高塔中,“风带”组成的幕帘被排列成多个同心圆,通过振颤来产生能量 高塔中还在排成同心圆的幕帘之间设置了一条天桥坡道,游客可以在其中自由地穿行。除了功能性和实验性方面的优点之外,这座高大的白塔也将成为哥本哈根码头的一处地标,并能借助灯光效果成为夜晚的一道风景线。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通透的高塔框出一片天景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荣获2014年哥本哈根大地艺术发电计划大赛第三名的作品:“eMotions:能量流动和艺术情感(energy motions and art emotions)” 设计师:Antonio Maccà,Flavio Masi 获得第三名的方案名为“eMotions”,由意大利设计师Antonio Maccà和Flavio Masi合作完成。他们的作品中含有一系列相互分离的圆形环幕,环幕之间通过连续而蜿蜒的路径相连接。每个环幕都应用了不同的发电技术,包括太阳能光伏板、小型的纵向风力发电机(VAWT)、横向风力发电机(HAWT)、层叠式陶瓷致动机和压电系统。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一条蜿蜒的路径将所有环形“发电机”串联在一起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不同的圆柱体拥有不同的运作机制和视觉效果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第三名作品“eMotions”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第三名作品“eMotions”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第三名作品“eMotions”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第一名作品“太阳沙漏”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第一名作品“太阳沙漏”总平面图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第一名作品“太阳沙漏”技术详图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第二名作品“振颤”

2014年哥本哈根地景艺术发电设计优胜者揭晓

↑第二名作品“振颤” 翻译:建筑学院-吴俊熹

*本文由

designboom设计邦

授权提供,『建筑学院』进行翻译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