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业界热点 > 建筑话题 >

建筑中的人性化思维

字号+ 作者:monster 来源:未知 2016-09-29 13:24

众所周知,现代设计源于1919年魏玛时期创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此次在德国、瑞士亲身体验了建筑设计的历史经典,心中颇有感受。
 
德瑞两国的建筑有大致相同的风格,即在风景如画的环境中,城市建筑与城乡建筑均是结合地形错落有致。建筑不但尊重环境,结合环境,且创造环境。同时,建筑单体又极具个性,形式不拘一格。创造建筑的手法多种多样,强调细节,更强调统一与协调。
 
包豪斯设计中一个最为突出的观点:建筑是为人设计的建筑。这一点,在这两个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
 
建筑中的人性化思维
建筑中的人性化思维
 
 
(一)建筑与人,宛如人与自然。
 
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对大自然中的山水植物怀有与生俱来的亲切。在德国、瑞士的城市与乡村,随处可见绿树掩映下的一栋栋建筑。他们因周围环境的优美而充满了生机勃勃。同时,又因有这些精美建筑的恰当存在使整个环境拥有了鲜活的内涵与斑斓的色彩。
 
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建筑与环境应当结合成适应于人们生活的场所。在德国与瑞士,许多建筑物并不因自身的体量庞大而拒人于千里之外。相反,适度的绿植与功能化将人与建筑拉近。在优美的环境中人们悠然自得,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建筑中的人性化思维
建筑中的人性化思维
 
(二)建筑的思想,思想的建筑。
 
建筑作为人类思想的寄托,承载着人性对历史和未来的无限思考。在欧洲国家的每一个城市和乡镇,哪怕是最小的山村里,都会有教堂,建筑群以教堂为中心分布,祈祷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德国,有些教堂还肩负着其他使命——对过去那段历史的反思。柏林威廉一世纪念堂遗留着战争的痕迹,全体市民公决要求保留残破的建筑以追思历史、警示未来。
 
德意志民族是让人尊敬的民族,他们能够正视过去战争的历史罪恶,忏悔昨天的错误。因而德国赢得了世人的谅解与尊重,同时也赢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在柏林,犹太人纪念馆和纪念碑群均建在重要的地理位置,以便国人和游客参观。这些建筑均由国家出重资,请名家精心设计,矗立于区域内成为城市标志。
 
建筑中的人性化思维
© 摄影/王新
建筑中的人性化思维
© 摄影/王新
 
(三)建筑的产生是人的意志需要
 
任何建筑,无论其标榜何种风格,最终都要为人所用。真正好的建筑并非是华而不实而是以功能为主,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与结合。
 
瑞士苏黎世山顶的欧式小旅馆,因客房供不应求,需要在其旁边加建一旅馆,而新建的建筑与老建筑风格截然不同。两栋建筑间巧妙地用地下通道相连,既解决了连接问题,又保持了环境的完整和优美,避免了两栋不同风格建筑如何协调的难题。通道中大胆运用红色喷涂墙面,顶棚以圆形采光顶引入自然光线,配以柔和的辅助灯光照明,将地下空间的晦暗涤荡而光,同时增加了一些趣味性,改善了通道的冗长感。
 
加建旅馆所有房客底标高都不相同,随坡度环绕而上,很似蜗牛的内部螺旋结构。客人若进入客房,需循坡而上,没有了直白的大走廊和传统的楼梯,步行其间,顿感新奇。每一间客房都对着不同的方向,每一个窗外都有着不同的风景。建筑的外墙采用横向木条线。仅在窗洞口断开,窗百叶运用与外墙想通的木条材料与做法,当其打开时,即时窗口;关闭时,即使整体外墙。此改建的旅馆从内到外均显现出灵秀与精美。功能与形式表达了完美的结合。
 
建筑中的人性化思维
建筑中的人性化思维
 
 
(四)工业建筑的人性化思考
 
许多人一提起工业厂房,就会想到粗犷的操作车间,脏乱的环境,很难将其与公园联想在一起。在瑞士,我们看到了花园般的厂区,众多的厂房中心,是一栋爬满绿植的钢架“休闲楼”,自由分布的钢梯与木质楼板形成高低错落的休息区域。工人们在工休时,三三两两在此歇息交谈,颇具情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应的建筑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应当承认,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建筑设计水平还在差距,在建筑设计时对人性化的考虑还欠缺。我们应当广泛借鉴国外进步的设计理念和经验,将其融入到我们的设计实践中。
 
建筑中的人性化思维
© 摄影/王新
 
建筑中的人性化思维
© 摄影/李华
 
文/孙波 图/部分网络
感谢供稿者
本文为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以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