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业界热点 > 建筑话题 >

白砂与石头的庭院 -龙安寺

字号+ 作者:archiworld 来源:未知 2017-02-27 11:34

 
龙安寺的格局与我们通常所见的伽蓝七堂对称式布局不同。在禅宗传入日本之后,日本禅寺虽模仿宋土,但镰仓时代之后,更多修建的是自由式布局。整个寺院建在山势平缓处,靠近山门处有建于12世纪的镜容池。镜容池的北侧散落各塔头。塔头之北则是龙安寺伽蓝,游廊连接佛殿、方丈、厨房、书院、茶室。方丈、佛殿之北则是平安时期一条天皇的陵墓。
从山门进入,沿着参道向前走,透过树的间隙能够若隐若现的看见镜容池。池中尽植睡莲,时维仲夏,秀色可餐。参道处理的比较细腻,中间铺上条石,两边再将碎石铺整齐,周边再辅以灰碎砂,碎砂止于竹围篱。行走至转折处,忽见佛像,复前行,又见孤石立林中。因龙安寺内以方丈庭院内石庭出名,此时开始脑海中构想石亭景象。
 
白砂与石头的庭院 -龙安寺
▲镜容池
白砂与石头的庭院 -龙安寺
▲参道
白砂与石头的庭院 -龙安寺
▲石像与孤石
 
沿着路一直向前走,见到最大建筑便是方丈,其内便有著名的石庭。石庭内置5组15块石,现在的石庭只能从北侧进行观瞻。据传,石庭是细川政元于1488年重修时所作。关于作庭者也有不同版本的猜测,如特芳禅杰、相阿弥、般若房铁船、子建西堂、金森宗和、小掘远州等人。1797年建筑物又遭祝融,现方丈为西源院塔头建筑移建改造而成。
 
石庭院的早期样式和现在略有不同,南北向的走廊曾位于石庭东西两侧,从三面皆可观石。现在的庭院位于方丈南侧,紧贴前廊,东西长25m,南北宽11.25m,期间有边缘空隙。庭院砂池为22.5mx9m。南面和西面为带墙帽的土墙合围,东边这是中门廊。虽然作为景观背景的土墙,从廊内看感觉很矮,但是土墙实际很高。
 
白砂与石头的庭院 -龙安寺
▲龙安寺平面图[3]  引自Japanese Garden: Design and Meaning
白砂与石头的庭院 -龙安寺
▲龙安寺剖面图[3]  引自Japanese Garden: Design and Meaning
白砂与石头的庭院 -龙安寺
▲龙安寺石庭
 
枯山水的营造者将天地大观融汇于残山片石之中,并且和禅宗思想融为一体。龙安寺石庭是枯山水的代表。关于石亭的造园意象,众说纷纭。例如“虎子渡河”说,典籍出于后汉书刘琨传“琨为弘农太守。郡中大布仁政。民大和。郡中虎皆渡海而避。”相传相阿弥作此庭取赞美细川胜元为右京大夫施德政,邪恶皆避之而去之意。还有些人就五组置石和佛教相关的概念进行联系,比如象征“五大部洲”、“五岳”、“五山十刹”等等。
 
由于海中岛景在日本列岛几乎随处可见,故研究者认为石庭的组合置石是表现海中小岛,用白砂抽象表达大海波涛。
 
白砂与石头的庭院 -龙安寺
▲濑户内海
 
还有人认为它是表现穿过云海的山岳,描绘的是五台山中的五峰。自唐以后,到五台山参拜的日本询问僧归国时带回了众多的摹本、佛像、佛具。醍醐寺所藏“文殊渡海像”便是13世纪绘成。醍醐寺的寺宝《五台山文殊》中所描绘的五台山中台和龙安寺石庭中央一组置石造型十分相似。这能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石亭和云海中的山岳的相关性。
 
白砂与石头的庭院 -龙安寺
▲五台山云海[2]  引自 关于龙安寺方丈庭园造园意图的考察
白砂与石头的庭院 -龙安寺
▲《五台山文殊》和五台山示意图[2]  引自 关于龙安寺方丈庭园造园意图的考察
白砂与石头的庭院 -龙安寺
▲中央置石
 
总之对于立石想要表达什么,各有各的理解。或许这便是石亭的抽象之妙吧。
 
白砂与石头的庭院 -龙安寺
 
▲观石
 
方丈堂之内还有其它景观。位于北侧游廊边上的蹲踞和佗助椿便是品茶之时所注重之物。游廊连接藏六庵茶室,但是限制游客进入。
 
出了方丈堂,正对面就是西源院塔头。塔头就是高僧死后,弟子在师长的墓塔附近建立的小院,也是高僧隐退后居住的院子。现在的方丈堂就是移建于西源院。但是西源院和佛殿都是谢绝参观,游人可在出龙安寺前再环游欣赏镜容池。
 
白砂与石头的庭院 -龙安寺
▲西源院入口
 
-以上-

*关于龙安寺
 
名称:大云山 龙安寺
地址:京都市右京区龍安寺御陵下町13〒616-8001
修建时间:1450年创建/1472年毁/1488年重修/1797年毁之后移建
出资人:细川胜元(创建)/细川政元(重修)
主持人:义天玄承(创建)/特芳禅杰(重修)
占地面积:约42100m2
开放时间:3月1日~11月30日8:00-17:00,12月1日~2月末日8:30-16:30。
交通路线:乘搭京都市营公车、京都公车、JR公车可在“龙安寺前”下车。从京福电铁龙安寺站下车徒步只需7分就可到达。
门票:大人・高校生:500円;小・中学生:300円
 
白砂与石头的庭院 -龙安寺
▲京都古地图-龙安寺位置

*项目介绍
 
关于龙安寺的最早记录可追溯到公元983年。龙安寺原来是一所贵族的别墅,1450年细川胜元将其捐出变成临济宗妙心寺派(禅宗的一种)的寺庙。龙安寺在应仁之乱(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任期内幕府管领的细川胜元和山明持丰等守护大名之间的争斗)时遭烧毁。1488年,细川胜元之子细川政元出资重修龙安寺并添置了一些僧房。在1797年又遭大火,方丈堂、佛殿、开山堂被烧毁。随后,于1606年建造的西源院方丈堂被移置到方丈院,即我们现在所见的方丈堂。
 
白砂与石头的庭院 -龙安寺
▲龙安寺伽蓝布局
 
方丈堂南侧的方丈庭院被认为是15世纪中期所建。宽25米,进深10米的枯山水庭院由5组15块石头和铺覆的白砂组成。在这里,以小见大的空间及其抽象化的表达是枯山水庭院的典范。
 
*参考资料
 
[1] 小野健吉. 日本庭院:空间美的历史[M].蔡敦达(译).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 杉尾伸太郎. 关于龙安寺方丈庭园造园意图的考察[J], 中国园林, 2012.5
[3] 钟惠城. 禅宗园林初探[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7
[4] 路秉杰. 日本名园——枯山水[J], 时代建筑,1987.7
[5]  http://www.ryoanji.jp/top.html
图文 / 陈一山
本文为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