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业界热点 > 建筑要闻 >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7-05-23 07:26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生长。梧桐叶尖的绿意逐渐浮现,恰逢万物蓬勃生长之时,15所高校学生代表齐聚东南大学和同济大学。2017年正值东南大学115周年校庆,建筑学院90周年院庆 以及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65周年院庆,三天两夜,跨越南京与上海两座城,围绕“知行合一——多维视角下的自主研学探究”、“请回答2048——建筑学人的现在与未来”的双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

多元的态度在讨论中彰显,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

 

5月5日晚,依旧飘絮的南京悄然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建筑类高校的学子,这15所高校包括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各校建筑学子在晚上于东南大学前工院一楼展厅召开了学生自主研学论坛,我们有幸邀请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李向锋老师共同参与本次峰会。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论坛开始前,李书记先对各高校学生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立夏是万物并秀、百舸争流之日,李书记认为在立夏之日召开论坛瞬时顺势、应人应景。针对自主研学,李书记与大家分享了三点看法。一是自主研学是应对知识爆炸的需要知识扩张的速度非常快,教学课时远不足以把体系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而自主学习、同学间互相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二是自主研学是树立价值评判的需要。现代多元碰撞的价值判断容易给建筑学子带来迷茫困惑,此时自我消化能力、辨析能力和再创造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三是针对这个论坛本身。自主即大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与视角,就此他鼓励大家活跃起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受益的效果。

 

在东南主办方进行简单的致辞后,各校代表依次介绍本校自主研学活动: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大连理工大学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湖南大学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华南理工大学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华中科技大学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南京大学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清华大学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沈阳建筑大学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天津大学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浙江大学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重庆大学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中国美术学院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同济大学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东南大学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5月6号一大早,一行人便共同前往此次自主研学的案例——大报恩寺。各校学生被打乱分成9个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和师生研讨。各组在参观的过程以不同的视角对大报恩寺进行评价并提出疑问。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最终,9组分别选出几张感触较深的照片并提炼出以下关键词。

一组 立面处理 戛然而止

二组对话 秩序

三组 叠合 意象 流动

四组 环线 声音

五组 尺度 流线 虚幻与真实

六组 异托邦 突围 对话

七组 游离 虚影

八组 拼贴 公园 意象

九组 材料 流线 精神

 

在下午的大报恩寺研学活动中,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韩冬青教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马晓东教授级高工参与我们的案例研讨会,在分享他们的理念想法与整个设计建造历程的同时,对学子们在参观过程中发掘的问题疑难展开探讨。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针对上午的案例考察活动,各组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整个研讨流程分为三部分:图形解读、语汇解读和深入探讨。

在图形解读环节,每组针对各自选出的照片,向二位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如二组有一张图片是大报恩寺的塔身,重点放在了玻璃塔形态的创新,“用玻璃因为我们对这个报恩新塔的定位是希望传承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古。在白天和夜间,不同的季节希望它有不同的丰富的表象,这样能体现禅宗的哲学思想。比如说玻璃塔在白天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会呈现不同的变化,而且有一种透明性,通过透明性上面非透明的影像处理,就可以把当年大报恩寺的形象和现在做一个很好的结合。”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在第二部分词汇解读时,两位老师重点阐释了三个重复度较高的词:对话,意象和流线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对话

韩:我很欣赏大家用对话来谈论这个作品,这个项目至少有两个重要的对话。

第一个是跨越古今的对话,遗址的新发现要通过设计给观众重现当年,设计师的创作要把自己的理解传达出去,以帮助古今对话真实地发生。

第二个对话我也赞成大家刚才讲到的这个项目的使用意义和使用价值,最重要的对话是要展陈对遗址的保护。当代社会的博物馆要承载更多的功能,比如对佛学文化的理解和展现,这里面不管老人或小孩,专业工作者或普通群众,都要找到一些适合他们活动的地方。不同人群不同功能的对话也很重要。

另外还有一个大家似乎没有提到的很重要的的对话,就是建筑和城市的对话。可能会有人质疑:韩老师这个对话是非常勉强的,遗址并不能挪动,怎么说明设计和城市有对话呢?事实上大报恩寺的四个方位出入口怎么布置,在方案长达五六年的磨合中就有很多不同的见解,现在这个位置看起来还是比较自然的。但当初曾经历过剧烈争论,比如塔的选址,我所经历过的就有四五个不同看法,最后非常冒险地选择在原来的塔基之上。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还原明代作为都城的南京城市周边的关系。我希望大家去看我在学报上发表的文章,看大报恩寺与明代城墙、秦淮河等乃至周边山川的关系,这都和大报恩寺轴线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建筑师要经常去学习,如果不理解这些关系,你做出来的设计也是不知道原因的。

 

意象

三组:我们组对于意象的理解是,这个项目对历史、精神、文化等的还原手段,比如南北画廊,一个是木质画廊,另一个白色柱廊,虚实的结合等是对历史抽象的还原和传承。

八组:对于意象我想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是刚进门的白色的悬挂在遗迹之上的画廊,这个意象是用现代手法表达古代围廊的一种状态;第二个是玻璃塔上的飞檐,它提取了一个意象表达了对南京古都的敬意。

九组:我们对意象的见解与三组有相似之处。但我有一个疑问,古代塔是向心平面,中间的佛像可能是塔强调的重点。但新塔中间是一个核心筒,整体呈外向型眺望的形态,这个可能和传统塔的意象有所不同。

韩:意象的话题是永恒的,但一直都讲不清楚。从刚才几个同学表达的概念中,我作两点回应。一个关于过去大报恩寺,在明代前就历经很多代,明代大报恩寺也不是年轻的,实际上从东吴时期就有建造记录了。每个朝代都会用其最新的技术和对佛的敬意去表达本朝宏大的构筑物。所以大家都说大报恩寺博物馆很有创新性,我想其实对建筑的理解古往今来是一脉相承的。从遗址保护本身的要求来说,不可能重建一个寺庙,首先遗址本体的保护成了项目的核心功能,其实大报恩寺博物馆是整个遗址公园的组成部分,这个是对它意义的理解。

马:我们新建的建筑仅仅是保护性的建筑,我们对遗址的保护一直都遵循以下准则,第一是对遗址最小干预,意味着最大的保护。第二是可识别,新加的东西和过去要可识别,一定不能混淆,在这里修旧如旧是不存在的,新旧要严格区分。第三是可逆的,如果后人觉得现在做的属于瞎做,需要拆掉,拆掉要做到的是对遗址的干扰做到最小。如果这种干扰是大的,这个工程就是失败的。这种创新不仅是个人意愿,也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只不过是不同的设计师有不同手法。

 

流线

三组:第一点我们觉得博物馆一般是单向引导性,但大报恩寺有很多分叉形式的流线;第二点是有些博物馆是以展馆为单位进行参观的,而大报恩寺参观与流线是完全叠合的;第三点是室内外流线的渗透,我们发现大报恩寺玻璃的反射率特别高,室外看会有种路直接通向内部的感觉;最后是屋顶环绕的流线。

五组:整个大报恩寺是环绕玻璃塔、以画廊路径为流线的,轴线清晰明了。但我们觉得北画廊空间和序列组织比较难发现它的逻辑,我们想问老师们当时是想要怎样控制这个流线,以及想用这个流线表达什么?

九组:感受很深的是南画廊,展览区和儿童活动区感觉有点互相干扰,并列式的流线老师们是怎么考虑的?

马:流线作为博物馆参观者的动线,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个项目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遗址。所以动线的设计主要是以遗址为核心进行组织的。韩老师那篇文章说得很清楚,两个圈层关系,核心是内庭院,围绕内庭院是画廊、大殿等,你们沿着画廊走的一圈就是主要的参观路线。而庭院内部、屋顶各有一个环路,塔的垂直线路和庭院实际上也是重合的。至于北画廊是比较复杂的,北画廊是结合地形设计的,同时北边区域意象的设计上是尽可能跟遗址区融合,所以这方面流线的感受可能有点干扰。但这正是为了让人感受现在和过去,不希望这个区域像南边区域严格区分,主要是因为这里有过去的生活也有当代的生活。

 

第三部分深入探讨阶段,针对“复原与转译”、“认知与误读”、“保护与开发”等问题自由阐述观点,各位学生代表对于建筑师的责任、公众认知、社会价值观等话题的观点交锋将论坛气氛推向高潮。两位老师频频点头,在点评阶段尊重各位同学多元价值观的选择,也给各位学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研讨会过程围绕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核心问题的探讨令各位学子获益匪浅,而正如我们的主题所言,“知行合一”,只有将观念、知识融于行动与创造,才有可能实现价值。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两天一夜的东南论坛到此便告一段落了。活动仍在继续,步履依旧不停。

下一站,上海同济。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5月6日晚,全国各地建筑类高校的学子在沉沉夜色中陆续离开南京,来到上海同济大学会场。考虑到大家旅途奔波,晚上我们没有安排学术活动,而是让大家自由活动,可以夜游同济,在同济大排档吃小龙虾,也能出门感受上海各处的璀璨夜景。

 

5月7日早晨,高校的同学们齐聚毛像,拍下了来到同济的第一张大合照。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城市徒步

上午,各队辩手争分夺秒,与带队老师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和赛前准备。

而另一队同学,则在同济同学的带领下,进行了上海的城市徒步活动。

5月7日早上8点半,城市徒步路线三小分队地铁出行开始了旅程。我们沿着田子坊,思南公馆,复兴公园,新天地,K11的路线一路徒步与骑行,用脚步丈量上海的历史遗存。

在田子坊,漫步里弄深巷,感受传统上海生活与文化

在思南公馆,参观民国时期的洋楼,体验拱券式的欧陆建筑

在K11商业区,品味文化艺术与商业金融的碰撞交融

大家在领略老上海里弄建筑与民国时期租界洋房的风情,了解上世纪上海建筑流变历史的同时也感受了新上海艺术与商贸融合的创新综合体的氛围。早上在对沿途建筑的认知与欣赏过程中,大家都兴味盎然,有所思有所得。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请回答2048”辩论赛

 

下午13时,“请回答2048”辩论赛正式开始。我们有幸邀请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振宇院长、景观学系系主任韩锋教授、景观学系董楠楠教授、城乡规划系王伟强教授、建筑学系李彦伯教授、建筑学系袁烽教授以及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庆老师作为评委出席本次辩论赛;同时,规划系张莘植校友(曾任任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也到场观赛。此外,来自15所院校的学生代表担任大众评审,为四支由15所学校学生组成的辩论队加油助威、公正评审。老中青三代建筑学人齐聚一堂,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院长致辞

比赛开始前,李振宇院长进行了活动致辞。

“在我们同济老师与同学的努力下,也在我们兄弟院校的老师同学们的支持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已经成为全球视野内,一个规划,建筑,景观,历史建筑等专业学术研究的中心。这四个专业有一个特点,第一,学术民主。在这里,无论你是老教授还是年轻的学生,都有一个发挥自我的天地。第二,追求创新。同济在50年代初就探索出了城市规划学这个专业,并于1956年正式成立第一批城市规划专业。2003年,我们开办了全国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我们的学术方面的观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努力追求创新与改变的。第三,理论结合实践。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都市建筑设计分院,这两个是我们老师和同学所依托的实践归属地。第四,合作。在同济,有我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与老师一起进行学术活动的机会,例如本科生的国际建造节、本科的国际班、硕士生的16所国际院校双向双学位硕士联合培养计划。我们经常在钟庭举办活动,这里常常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曾有过22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在这里做过报告,但今天我们的演讲者是最年轻的,因此你们就是未来的大师,我相信有你们今天精彩的辩论,更重要的是聪明的年轻人在一起,聪明的年轻人和有经验的年长的老师在一起,我们一起就能够对未来的知识,未来的专业,未来的学科做出我们的贡献。“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开篇立论

建筑

建筑队一辩陈逸飞同学首先陈述了建筑学“是所有专业中最有人性、最敏锐、反应最迅速的专业”,从“社会自由度不断加强”和“建筑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两方面指出建筑专业在设计创造方面的优越性,以及其感性的一面对人们日益增加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建筑的创造性和感性,都将成为建筑胜过其他三个专业的优势。

 

景观

景观队一辩葛臻同学以“景观学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使命,以保护和营造高品质的空间景观环境为基本任务,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开门见山,接下来分别从“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两个角度提出环境的治理问题刻不容缓,又以“三驾马车”指出景观包含的设计,规划和保护的三个支点,都将为景观的发展注入无限的可能与强大的力量。

 

历建

历建队一辩聂大为同学首先提出三十年过后“建筑改造项目的激增”、“历史建筑的上升空间也会增加”的观点,接着以“建筑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历建承载的是几代人的回忆,所留给后代人的是无价之宝”来表明历史建筑保护在城市历史、城市记忆方面的重要性以及不可替代性。一代又一代的人的记忆需求使得这个专业不可或缺。

 

规划

规划队一辩苏静婷同学从规划的性质着眼,提出了规划“天然就具备宏观战略性和方向引导性”的论点,接着从“规划在系统中发挥着协调的作用”、“规划才能解决城市转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两个方面论述了城市规划从本质上、对全人类的福祉考虑上就优于其他三个专业。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攻辩

在第二个环节攻辩阶段中,各队二辩三辩分别发问,激情思辨,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不分高低 ,但又不失风度,侃侃而谈。

 

大众评审奇袭

大众评委奇袭阶段,清华大学建筑学院3A科协主席王鼎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庞志宇、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席董紫薇分别对场上辩手提问:

从现在到2048年,成为国内最有前途专业可能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2048年对于行业发展意味着什么?到2048年,各位觉得最有可能和哪个专业合作,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又最有可能侵吞哪个专业的利益?

 

各队选手即兴发挥、随机应变,巧妙的回答了大众评审的问题;而建筑、规划都向历建抛出了橄榄枝,景观选择了建筑,历建回应了规划。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评委提问

评委提问环节,评委老师对辩手的表现做出了肯定的评价并提出问题。

 

王伟强老师向规划队发问:未来的30年内,规划行业内部最大的矛盾和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韩锋老师向景观队发问:风景园林今后的发展中,是存量还是增量起主导?我们的目标是从需求侧发展好是从供给侧发展?

 

袁烽老师向建筑队发问:我们谈到了未来,未来的核心意义与我们现在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我们是否想过这些学科可不可能正在瓦解?我们是否想过谁最有可能杂交更多的专业结合更多的知识来构建未来的知识系统?未来的知识系统有是否被现在的学科进行并拢?在未来建筑层面之外的,建筑学作为一个广义的层面,它可能变得更广义,那么它如何面对未来所谓的公正和伦理呢?

 

李彦伯老师:请问建筑队,建筑师该如何实现前途的最大化?建筑专业能不能给其他专业指一条道?

 

董楠楠老师:我想问一下景观队,我知道你们四个基本上来自建筑和景观两个专业,回到这个话题本身,从未来的角度来讲,在未来建筑和景观两个专业最有需求的交叉点是什么?

 

总结陈词

历建

    历建队四辩刘若昕同学从“人权历史的保护”,“保留建筑的延续性”,“记录当代人的回忆”,“留给后人无限的财富”四个方面论证了历史建筑对科学研究、历史人文、城市记忆等各方各面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以及随着时间推进,历史建筑的工作机会会不断增加,所以历建的前景是无可限量的来总结辩论。

 

规划

    规划队四辩孙源再次说明“规划对于各个子系统的协调作用,以及宏观控制作用都是其他专业所无法替代的”这以观点。以“建成环境的更新与乡村环境的规划需求都在不断增长”来论证规划专业未来需求广阔,以“未来规划专业对数据的获取所能利用的工具将越来越多,对于数据的利用水平将越来越高”来论证规划专业在技术手段上的优势,以“城市的规划是城市的灵魂”总结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建筑

建筑队四辩姚孟辰重申了“前景指的是社会的需求以及我们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以未来社会将有更多的力量自下而上的产生,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从而给建筑行业带来更多的自主创新的机会,所以建筑会有一个更好的前景来总结此次的辩论。

 

景观

景观队四辩陈鹏学长以LAF大会未来50年新景观宣言结尾“未来50年景观设计师必须要在全球范围内协调举措,对抗气候变化、帮助社区适应变化的世界、为每一个社区带来艺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公园、保护文化景观遗产以及维护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为景观队的辩论画上圆满句号。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评委点评

董楠楠、韩锋、王伟强老师的点评侧重于几个学科的未来发展,以及我们如何去认识这样的发展,四个专业有着共同的、建立理想人居环境的诉求,四个专业的学生也将在2048年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我们应该以发展、思辨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专业、自己的行业。李彦伯、袁烽老师惊喜于各方辩手精彩的表现和优秀的思维能力。李彦伯老师阐述了对这次辩论赛意义的理解,它不在于辩出哪个学科最有前途,而是通过这样的交流能明晰每个专业自身存在的意义,并了解其他专业从而各取所长,能够达到更好的融合。不仅是个人、专业,还要让国家和社会更好。袁烽老师则总结了辩论赛的要点,并说强大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所学专业之上。

 

在对评委提问的环节,规划三辩、景观一辩、历建二辩不约而同选择了对专攻参数化方向的袁烽教授提问,问题围绕着在未来三十年中,层出不穷的新材料和新结构会怎样影响行业的变革,以及未来建筑业的参数化发展的趋势和可能性。

 

在整场辩论赛中,来自各地学校的辩手们的发言或逻辑清晰,立论严谨,或观点新颖,推陈出新,或语带机锋,环环相扣。特别是互相攻辩和奇袭环节,现场可以说是针锋相对,金句频出,引来观众的阵阵掌声和笑声。在自由辩论环节,评委老师、大众评审、在场辩手三方互问互答,各种思想再次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下午四时许,辩论赛圆满结束,跨越三天两晚的全国建筑高校高峰论坛的活动也落下帷幕。

在这一个活动密集、行程多样的周末,青年建筑学子济济一堂,共谈学术,畅想未来。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难得的深入交流机会,也是不可取代的宝贵记忆。

希望高峰论坛顺风扯帆,直济沧海,能够继续延续下去,越办越好。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编辑 记者团

 

 

 

【更多学术活动敬请期待】

思想碰撞,未来畅想-2017年全国建筑类高校学生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