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业界热点 > 建筑教育 >

建筑师说 | 马泷:我们的状态还是坚持原创,去做中国人自己的,好的设计。

字号+ 作者:archiworld 来源:未知 2019-11-22 09:51

建筑师说 | 马泷:我们的状态还是坚持原创,去做中国人自己的,好的设计。

 

“中国新一代建筑师,既然已经错过了福特流水线式的工业化早期时代,就没必要再简单、机械甚至粗暴的复制了,我们已经有能力让建筑变得多姿多彩。

 

“我们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思考今天中国建筑的困境,在对待当代设计这件事上有比较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

 

“有些事请要学会接受,让时间去慢慢解决,毕竟不完美才是人生,比如城市,丰富的不完美要好过整齐划一的完美。

 

“中国建筑的未来也许需要回头寻找,我们亦步亦趋跟随西方的时间太久了,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已经被粗糙简陋的现代主义破坏殆尽。

 

 

建筑师说|本期对话建筑师:马泷

建筑师说 | 马泷:我们的状态还是坚持原创,去做中国人自己的,好的设计。

 

马泷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中国高等教育建筑类评估委员会 委员,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学术委员会 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 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学术委员会 常务理事

 

从事建筑设计 26年,荣获亚洲建筑协会金奖,全球BIM建筑设计一等奖,佛罗伦萨设计周奖,国际咨询联合会FIDIC优秀工程大奖,WAF世界建筑奖文化类入围,中国建筑工程詹天佑大奖,中国建筑设计奖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十年大奖,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中国BIM建筑设计奖一等奖多项,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一等奖多项。

 

在完成众多优秀原创设计的同时,与多位国际著名建筑大师有着深入合作,他们包括:Jean Nouvel,Norman Foster,隈研吾,Zaha Hadid,Richard Rogers,Rem Koolhaas、Calatrava、Wolf D.Prix、M Fuksas、Adrian Smith、Ole Scheeren、藤本壮介等。

 

建筑师说 | 马泷:我们的状态还是坚持原创,去做中国人自己的,好的设计。

 

设计领域

文化艺术建筑设计,复杂形体参数化设计、当代中式设计,机场建筑设计,超高层建筑设计

 

代表作品

建筑师说 | 马泷:我们的状态还是坚持原创,去做中国人自己的,好的设计。

深圳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建筑师说 | 马泷:我们的状态还是坚持原创,去做中国人自己的,好的设计。

小米集团总部

 

建筑师说 | 马泷:我们的状态还是坚持原创,去做中国人自己的,好的设计。

腾讯北京总部

 

建筑师说 | 马泷:我们的状态还是坚持原创,去做中国人自己的,好的设计。

珠海歌剧院

 

建筑师说 | 马泷:我们的状态还是坚持原创,去做中国人自己的,好的设计。

钓鱼台芳华苑

 

 

采访正文

 

01

千篇一律背景下的原创

 

“每种建筑都有一个时代,我们去理解,接受这种自然的生长,城市就会产生一种丰富性。迭代的时候多把自己的水平提高,慢慢的中国会好起来,会不断的更新自己”

 

“我们也期待,尽快让怎么做都赚钱的时代过去,让简单的崇洋媚外心理过去,到时候我们就有机会去做更好的设计。

 

外国建筑师有一句话,“现代主义在西方人失败了,在中国得到了彻底的成功。

 

现在也是包豪斯100周年,大家都做了很多反思,当时推进现代主义出现的时候,还是在一个非常强的工业基础和文化传统上去做的这件事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把建筑简单化,去找它的本质,这件事儿是跟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某种状态有某种契合,我们不是因为有很强的工业基础和艺术修养,而是我们真的没钱,我们想把工作简单化一些。

 

这种格局这些年对中国很多城市破坏性很大,而且是一波一波的,从一线城市二线三线四线,很多房地产商为了开发利益,把粗糙简单的设计粗暴的放在一些原来很好的江南小城,或者一些尺度很小的很舒服的地方,或者是偏远的,但是很有历史渊源的地方,就是这样过来的。

 

我相信所有学建筑的人都还挺痛心的,这个过程已经不可避免的发生,但是就算它已经影响到县城这种最小的城市单位,我还是觉得中国新的一代,不管是付出了血的代价和教训或怎样,新的建筑不应该再用传统的知识,工业化早期的模式去工作了。

 

我的体会是首先必须放弃简单粗暴的设计方法。中国建筑由于地产的黄金时代,我们不管怎么做都是利益或者挣钱优先,人的方面不是不考虑,他考虑是因为有更多人喜欢这个楼盘,就能赚更多的钱,但这个初衷和结果导致等考虑到真正细节的关怀,或者是做法上的时候,他会放弃。他的态度就是,我交流的时候,你只要觉得OK就完了,至于两年以后这屋里会散发出什么气味,或者冬天会不会太冷了,不节能啊,它其实可以影响很多年。

 

我们总也期待这个时代会过去,我观察新的这些建筑师,很多成长的很好,社会上一些独立建筑师,相当多的人在脱离开原来的束缚,所以我们也期待,尽快的让怎么做都赚钱的时代过去,到时候我们就有机会去做更好的设计。

 

我在很长的时间内对这个城市看着也是很忧虑的,就是很多很丑的东西,如果外行都觉得丑的话,内行看起来会更加不能接受,但慢慢这几年我倒是学会能接受,这是一个复合型的城市,他可能有这样的建筑,也可能有那样的建筑。

 

每种建筑都有一个时代,我们去理解,接受这种自然的生长,城市就会产生一种丰富性。

 

迭代的时候多把自己的水平提高,慢慢的中国会好起来,会不断的更新自己,50年100年可能就会有比较明显的改观,这需要一个时间段,我现在能接受这个事实,虽然每个建筑师自己的力量是比较薄弱。

 

我们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在对待这件事上有比较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因为年轻人接受东西的能力很强,但又很容易偏激,可能完全拥抱西方,也可能完全对西方不了解,也可能脑子里是个大杂烩。那么到底中国面临什么问题?我们到底怎么去弄?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多交流。

 

02

超高层建筑的把控

 

 “在2002年的时候已经主持很大的项目就觉得自己差不多了,但是当我接触到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设计方福斯特事务所,我发现与国际一流设计水平尤其是工作方法的差距是巨大的。

 

我经历了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开始我们做机场建筑做了10年,你现在让我做一个机场就很清晰,再往前我是做体育建筑,我改到机场也是一个机缘巧合。四院给我们的是什么?是做大型建筑的方法,态度和工作模式,而不是教会我做某一个专项性建设,或者做了两个机场就要做一辈子机场,你应该有一套工作方法去完成。

 

在这个领域里,我在不断的完善自己,在2002年的时候已经主持很大的项目就觉得自己差不多了,但是接触到T3航站楼,我发现差太远了,差距是巨大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突然发现他们是怎么让一个大型机构或者一个大型建筑工作,这就是我们后来常说的协同工作的体系,在这之前我们是主持建筑师出创意,把图纸大概一分,你画这个画那个,反正就是跟着五六波大家一块,哪天说我改了,那么大家重新加班,很长时间是这样的状态。后来慢慢变成一个很清晰的体系,我们在一个图纸上可以实现协同工作,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把T3设计完成。

 

我们有一套体系在里头,后来又在这个体系里探索怎么能有很好的完成度。这个工作不是每次都要去创造,有一些东西需要不断提升。比如说我们有几百个卫生间,不需要每个都做成不同的样式,我们体会到适合的数字是有规则的,这几百个卫生间无可能就3~5种样式,真正核心的是我为这个机场定制了一男一女两个卫生间,有几个样式根据空间关系的不断变化衍生出来,形成有逻辑有道理的过程,当我们把一个点做的很精致的时候,我就能把这几百个卫生间做得都很精致,这样就已经带来产品工业化的思路。

 

我们也慢慢学会如何控制这种重大项目的方法,用三维体系去做建设,我带着团队研发了两年的时间,怎么形成这套体系。做完了发现我们又不在原来的那个层面上,我们全把建筑人性化,真正把跟自然的关系体现出来,我们在北京体会工业建筑,但是我们到那边突然体会到超越工业时代。

 

我还算比较幸运,前前后后十来年的时间,慢慢让自己不断改变提升,因为全都见过了,你也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事能够得到好东西。现在我们就不光简单的用一个词来形容,你能看见它千变万化的丰富性,也能够看见很强的秩序感和概念。

 

这个东西还需要一段时间不断去尝试,对驾驭材料的能力,驾驭空间的能力,可能慢慢的就能培养出一波懂空间设计的人,这个是非常不容易的。

 

比如几千平米可以在一个脑子里就呈现了,但是你要是一个几十万平米的东西,不但要协调,成百上千的人给统一状态才有可能去做得更好,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学会,有些事就得接受,做不到就得接受,不完美才是人生嘛,不完美的就让它不完美,但是我们有更好的东西就可以了。

 

03

中外建筑师的不同之处

 

“当年我们是在一个封闭的二维语境,而西方的现代化已经走过了一百年。

 

之前我的项目全都在自己原创,但是合作给我特别大的意外就是打开了一扇特别的窗,他们和国内完全不在一个维度。

 

与真正的大师合作之后我的团队都非常受益,整个团队能够跟国际最好的事务所对话,不是语言的对话,而是建筑的理念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对话。

 

我们的合作也不是简单的从任务书开始,很多阶段都是大家共同工作,他能认可你一块来工作,包括和福斯特就是这样,跟很多很好的事务所都是慢慢往前推进合作状态,现在跟罗杰斯事务所也在长安街边上也有一座完成度非常高的建筑,我们合作也很愉快。

 

04

中国的现代建筑与中国建筑的未来

 

“我们当时宣扬的那个现代主义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是不是过于忽略了中国文化中建筑的价值和空间关系。”

 

“中国建筑的未来是往回看,回头去看看,把自己的一些东西捡回来,再去做这个东西。

 

我一直在接触中式建筑,刚刚编完《中国传统建筑的解析与传承》,对中国的传统建筑有机会很深刻的认识,当年我同时在设计深圳机场和钓鱼台芳华苑,一边复杂前卫的烧脑,一边让我安静下来思考当代中式的建筑方法。我后来就观察到,在这个领域里咱们忽略太多,完全把西方现代建筑当做模板去复制。

 

中国积累了几千年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为什么要那么做?怎么去做这个东西,很多东西都忘了,也有很多的建筑想仿造中国建筑的状态,还属于探索阶段,很多的建筑师认识到,中国人这个很大的群体因为自己的文化和从小教育脱不开中国人的习惯,对材料的喜好,对空间的喜好,对庭院的喜好。我现在非常关注这个,我管他叫当代中式设计,用现代的工艺,现代的材料,现在的空间理念,去做中国人喜欢的设计。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说起中式建筑,普通人脑子里以为是红红绿绿的、细细碎碎的,但实际上我们稍微往前推一点就会看到,在明代的时候还不是这样,那时是一种很朴素的方式,要是推到宋代,唐代,是很淡雅很空灵的空间关系,后来加入很多游牧民族的喜好,但是和中国传统的概念差别还是蛮大的,所以单就这一点来看,很多空间关系,很多中国的文化和现在大家理解的东西还是差别比较远,所以我在这个基础上是慢慢的关注中式的。

 

这个经济时代被迫的快速发展以后,一定会有安静的过程,安静了大家思维会多了,肯定会有更多的人考虑到,一个是反思西方的东西,我们当时宣扬的现代主义出了什么问题?第二个就是我们是不是过于忽略中国文化中建筑的价值和空间关系。我说中国建筑的未来是往回看,把自己的一些东西捡回来,再去做新的东西。

 

05

建筑新生的寄语

 

“建筑学是一个特别浩瀚的海洋,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你哪怕不学建筑,你去读读哲学,音乐,绘画,反而受益良多。

 

“建筑这个路太长了,你必须得学会不断的吸收东西”

 

我作为学术评估委员会委员,每年有两次进到大学里去跟校长,老师,学生交流,也能观察到中国的教学现状。

 

我观察到现在我们的建筑教育本身容易陷入到一种模式化的状态,就是先有一个国家规定的大纲,大纲的教学是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去完成,大家基础教育很扎实,但是这种扎实又很片面。

 

比如说,我们觉得三四年级是一个很重要的年级,但很多老师让同学过早的接触了规范的残酷、业主的主观、结构的约束,同学们的理想主义瞬间凝固了,而五年级本应是大学学习的总结升华,但是由于学业或者工作已经确定,就无心思考了,这就造成中国学生在大学里真正接受建筑教育的时间并不长。

 

所以后来有的时候我还挺支持像有的学校,索性变成四年。从这些普遍现象可以看出来就是中国的教育还是有相当大的问题,见过很多同学没法适应现在这么高的工作要求。

 

所以我的建议,第一就是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任,每一年都很重要,甚至每天都很重要,如果我们控制不了学校的制度,但是能控制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在这个必须要付出的时间里不断丰富内涵。

 

其次不要太关注眼前的东西,它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一件事儿,甚至说也不是毕业了以后就能够到达什么程度。虽然很容易上手,但是他想做出好东西来还是需要多年的磨练,对自己要有清晰的规划。

 

再者,为了更快的去体会建筑,了解开放性,出去看看,出去学习,我希望在国外待三年,不要一年就回国,那可能语言刚刚过关,建筑专业也是拿了一个学位而已。我希望如果说有机会能够读到三年以上,去国际上比较好的学校读一读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另外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一辈子都是较长期学习的状态。建筑这个路太长,你必须得学会不断的吸收东西,因为现在网络也好,视野也好都比较开阔,我们就应该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增加一些敏锐度,最后的成果就是不一样的。

 

最后一点,去认真反思一下中国人到底需要什么东西,从比较年轻的时候,在学校的时候就主动去想一想这个问题。历史,特点,比较重要文化的积淀,能把这几件事都做好的话,建筑虽然不是马拉松,但也是个长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能发力。因为基础非常好,视野非常开阔,这个时候去做,建筑也能做得很好。

 

我最后再说一句,可能现在有很多同学也不愿意做建筑设计了,收入不如以前丰厚,工作时间较长,经常面临方方面面的不得已,但是这个专业太有魅力了,你越是认真发现越是爱不释手,眼前的无奈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中国的建筑和建筑师还是这个时代最有人生价值的选择。

 

 

建筑师说 | 马泷:我们的状态还是坚持原创,去做中国人自己的,好的设计。

 

采访马泷老师的过程非常愉快,他是看到这个世界的每一面却仍温柔爱着建筑的人。

 

他有观点——清晰认识中国现代建筑现状

他有态度——在开放的前提下坚持做原创设计

他有经验——与国际一线事务所合作完成众多超复杂的建筑

他有热情——依然怀揣着赤诚之心教育引导下一代建筑师

 

我们也十分荣幸,采访之外邀请到马泷老师作为我们英国建筑游学的指导老师,这个一月,跟您一起在行走中感受建筑的魅力。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行程)

建筑师说 | 马泷:我们的状态还是坚持原创,去做中国人自己的,好的设计。

 

编辑|Z

 

建筑师说 | 马泷:我们的状态还是坚持原创,去做中国人自己的,好的设计。

/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 

建筑师说 | 马泷:我们的状态还是坚持原创,去做中国人自己的,好的设计。

建筑师说 | 马泷:我们的状态还是坚持原创,去做中国人自己的,好的设计。

建筑师说 | 马泷:我们的状态还是坚持原创,去做中国人自己的,好的设计。

建筑师说 | 马泷:我们的状态还是坚持原创,去做中国人自己的,好的设计。

建筑师说 | 马泷:我们的状态还是坚持原创,去做中国人自己的,好的设计。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