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筑案例 > 建筑作品 >

观大院创作现实 只为实现建筑精品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0-09-20 16:20

  大型国营建筑设计院具有中国特色,庞大的社会资源和众多建筑师汇聚于其中。看各大建筑设计研究院如何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高品质、高效率地运转,如何在大院的优越平台上激发年轻建筑师们的创作激情,也正是当下大型国营建筑设计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建筑界的翘楚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作品——

  凝聚团队多年心血

  建筑师代表李亦农女士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基础,让我们在现实中创造机会,并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朱小地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树立了把设计院建设成企业的目标,院里有相应的机制引导,形成了以人才为主的工作室发展创作平台。参展的7位优秀青年建筑师,是北京院年轻一代建筑师团队的优秀建设者。这些团队所设计的项目规模都比较大,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受到了众多瞩目,此外更是凝聚了团队多年的心血。”

  管理——

  大院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作为大院的院长,既有大量的建筑工程需要管理,又要做出有自己想法的精彩作品,是一大难事。对此,朱小地回应道:“实际上我觉得,建筑管理和设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完全关联的,并没有什么差距。”同时,他进一步总结了北京院这些年在管理方面的3大能力:第一个能力是要能够面对复杂的环境,从这样一个制约因素很多的环境中确立设计的起点;第二个能力是要把复杂的建筑设计工作能够清晰地变成一个逻辑思维的做法,不断的城市化展现,建筑的表达和设计工作的完成,实际上是一致的;第三个能力是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从中获得工作改进的可能性,并迅速传播到每一个设计人员。

  针对设计院的管理问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说:“我们做的事情更像是工厂化制表,成千上百个零部件组合在一起能够紧密正常运行,这是管理者的问题。作为年轻设计师应该是表中的钻石,钻石没有办法通过一个机制做成,而表可以通过一个好的管理、机制和流水线等综合因素做得很紧密、很严格。管理可以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平台,让钻石在这样一个很紧密的机器里发挥更大的作用。钻石本身要有真正的品质,作为年轻建筑师就应该具备立志为建筑献身的品质。”

  洲联集团(www5A)·五合国际总设计师刘力也指出,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做2件事:一是企业的服务模式要扬长避短,五合国际在模式整合上,首创了一加一模式,这是设计院的一种创新;另一方面在内部的人员培养方面应该花很大精力,把知识构成充实起来。

  体制——

  集约化使用资源的基础

  场域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梁井宇开篇就直抒心声:“我是一个反体制的人。因为在体制里待不下去,所以我就想躲开体制。对于独立建筑师,其实无所谓体制不体制。”随后面对现场的北京院青年建筑师,梁井宇提问:“你们觉得自己受体制约束吗?”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叶依谦表示,“约束不是太大,我们院很开放。体制已经不是差别,品牌还是最重要。”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谢强补充说:“我没有做独立事务所,似乎也没有营销的压力,基本上还是一个纯粹的建筑师。其实,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建筑师,都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人为了兴趣工作,一定是非常快乐的。无论是离开大院还是留在大院,我们都希望能够在兴趣中工作。”

  北京三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裁张华提出,中国的设计机构好像是级配沙石,沙子、石头都得有。建筑师需要依赖团队力量,肯定是要在一个体制下共同工作。如果从服务于社会的角度来说,机构大小都可以,当前一些小事务所生存得也不错,如果要非常集约化地使用资源,设计机构做着做着就会自然变大。

  “不管是怎样的体制,最终还是要看结果,看建筑师有怎样的作品。对于我们独立事务所而言,体制并不重要,关键是给建筑师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做出真正好的作品。”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合伙人、设计总监赖军也谈了自己的体会。

  关于体制和创作的关系,维思平联合国际建筑咨询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吴钢结合自己在德国读书、工作的经历说道:“读书的后期就是在工作,我在非常强的体制中得到了强大的支持,这个支持可以称之为一个系统,是体制对建筑师创作的支持。一个很强的体制、系统,实际上是自由思想最根本的基础,它并不是一种制约。”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访问关注微博,了解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