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公司活动 >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字号+ 作者:archiworld 来源:未知 2021-03-05 15:22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在北京最寒冷干燥的时节,收到赵扬老师的新书《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封面是略带粗糙的织物质感,内页是扑面而来高饱和度的绿色植物和蔚蓝天空,文字部分的纸张比图片部分稍小,以项目和时间为线索,把七个故事安安静静藏在绿意和蓝天里。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还未开始深入到故事当中,所有这些细节就已经叫人满心欢喜,像是裹挟着苍山洱海畔的温暖空气,照亮了窗外灰白色的冬日街景。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赵扬,1980年生于重庆,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师承妹岛和世、张轲、王路、冯仕达等国内外知名建筑师,2012年归国后在大理开始独立建筑实践,在以“喜洲竹庵”、“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为代表的一系列公共和私人项目的设计中,探索建筑学对场所特质和生活方式的回归。

 

《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记录了赵扬十余年的建筑求学及实践生涯,从中可以看到一位青年建筑师的成长历程,在不断自我否定又重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建筑观”,认为建筑师应当放下对“作品”的执念,在平常而真实的日子中去感知尺度和分寸,明辨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哪些是彻底荒谬的。

 

好的房子,从来无需抗拒生活,而且正是因为生活,自然而然生长成了刚刚好的样子。

 

 

· 01 ·

双廊陈宅、海角客栈、双子客栈

- 一个人造房子 -

 

建筑师首先要对情境负责,而不是对“作品”负责,

如果我当时能放下建筑学那点煞有介事,

放下一部分对于“完美”作品的执念,

以真正温和而开放的心态

去面对大理风起云涌的现实,

也许这三个房子早就生龙活虎地完成了。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故事从三个没盖完的房子开始讲起。三处面朝苍山洱海的壮阔场地、三位当地业主的无条件信任,将一位心怀理想的青年建筑师牵引至大理。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地块分析、草图构思、功能布局、形体推敲、施工建造……三个方案的生成几乎都是一气呵成,畅快得像是学生时代纯白色的手工模型。只可惜现实世界并非理想国,当建筑以近乎完美主义的方式独自生长,身后的大理也在悄然变化。

 

双廊度假产业的蓬勃兴起,打破了陈宅安逸松弛、与世无争的姿态,同周围那些争抢着快要跌入洱海的新建民宿一起,变得有些高胖又贪婪。宅基地建房面积指标的最新出台,又将业已封顶的双子客栈强行拆除了五分之二,双子和海角两个项目,也由于资金变动无疾而终。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当陈宅的业主执意提出想把房子再加高一层,赵扬给出了最终的答复:另请高明。面对大理的动荡环境,面对甲方的特殊诉求,建筑学的纯粹性终究还是输给了不讲道理的花花世界,建筑语言的千锤百炼也化作一句青春无悔的勇往直前。

 

“机会越来越多,但在心底,我仍然做不到跟这三个起步的项目告别。”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 02 ·

共有之家

- 和居民一起造房子 -

 

一个100平方米的“共有之家”,

方案反反复复了将近半年,

过程模型堆满一大桌,

到最后方案长啥样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团队的诚意和努力赢得了整个社区的信任。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2012年夏天,赵扬收到劳力士创艺资助推荐计划的来信,被提名为首届劳力士建筑艺术的门徒候选人之一,导师为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随后通过在东京的现场面试,正式成为妹岛的门徒,参与“共有之家”的项目。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共有之家”是在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遭受地震和海啸灾害后,由建筑师伊东丰雄发起的社区重建计划,旨在填补政府大规模安置房建设中社区公共空间的空白,为迁入临时社区的居民提供一个交流和聚会的场所。“共有之家”的面积不大,但必须在建筑师和社区居民的讨论中共同完成。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在接下来半年的时间里,赵扬辗转于大理、东京、还有日本东北部的渔港小城气仙沼,前前后后完成了不下十个方案,并拿出其中的五个与当地居民讨论。

 

使用者的视角与建筑师全然不同,他们对爬上屋顶远观太平洋的巧妙编排不太感冒,反而更喜欢透过天窗看星星;认为“屋根里”的阁楼设定并不实用,因为大家在渔港附近活动很少脱鞋。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然而视角的不同、语言的差异,并没有成为项目推进的阻力,小小的“共有之家”作为日本居民与中国建筑师之间的纽带,凭借双方的“诚心诚意”得以顺利实施。

 

“当他们理解到设计中的处处用心,也慷慨地回馈以感激和赞许。”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 03 ·

喜洲竹庵

- 和业主一起造房子 -

 

没想到我还没来得及开始具体的设计,

蒙中竟然就用画图的方式来鞭策我了。

开始是用文人画的方式,

用毛笔勾勒出一个意向,

我还没来得及回应这个意向,

他又开始用圆珠笔画平面图了。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竹庵”是蒙中、文一夫妇在喜洲盖的房子,以蒙中先生的书房命名,选址位于喜洲镇一处古老村落的尽头,背靠苍山,面朝田野,占地一亩二分。

 

蒙中夫妇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蒙中自幼迷恋书画,对传统文化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女主人文一学的是设计专业,定居大理是他们的共同理想。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夫妇二人热爱生活,对于居所也有自己的理解,还未等建筑师动手,就已经用毛笔勾勒出了理想“宅园”的样子。他们钟情于中国传统文人书画,希望能在这一亩二分地上造一座属于两个人的园子,再现“烹茶洗砚,焚香读书,林泉秀美,琴鹤悠然”的古典意境。蒙中先生绘制的草图,也成为接下来平面构思的起点。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有这样的甲方作为搭档,整个设计的推进自然是行云流水。

 

赵扬凭借建筑师对于空间操作的娴熟技法,通过虚实相生的平面关系、变化起伏的空间节奏、时隐时现的游走路径,营造出可居、可游、可观的丰富体验。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蒙中夫妇则以艺术家的敏锐嗅觉,恰到好处的添置了一屋子的家具饰物、还有一园子的花花草草。最初四白落地的竹庵,也因有了这些生动的细节而日渐丰满,始终与生活一起,蓬勃生长。

 

“所以现在跟大家分享的竹庵也不过是个未完成的状态而已。”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 04 ·

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

- 和艺术家一起造房子 -

 

 

最早介入“大院儿”设计的是艺术家夫妇

阿Wing和hendrik。

……谁料改造做到一半,夫妇二人应邀去纽约教书,

不得已离开了大理,大院儿的工期一拖再拖,

嘉明又只好把工地托付给我们。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位于大理古城核心区的叶榆路,其前身是一组废弃的办公设施,包括一个白族样式的木结构建筑、一个砖混结构的平房和一个200平方米的庭院,这个荒废已久的“大院儿”被大理生活方式品牌“柴米多”租赁下来,改造为一个综合了农场餐厅、农产品超市、周末市集和民间手工艺展厅的“柴米多大院儿”。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大院儿”的整个设计建造过程颇为有趣,就像大理朋友圈里的一场“设计接力”,赵扬从旅居大理的艺术家夫妇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在沉睡已久的老旧庭院里融入了自己关于“空间氛围”的理解,对东南西北四个界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初步形成了“大院儿”宽厚又不失灵动活泼的气质,又将接力棒交到了大理新木匠蔡旭的手中。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兜兜转转过后的“大院儿”并没有陷入不伦不类的境地,反而因此越发妙趣横生,让柴米多试图营造的乌托邦生活美学接上了大理的地气。

 

“今天在大理鱼龙混杂的乱象里看不到希望的人们,不妨从以柴米多为代表的乡村生活中看见未来。”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 05 ·

大理古城既下山酒店

- 和古城一起造房子 -

 

其实放大到整个建筑的出发点,

也是把古城当作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既下山”也是古城的一个器官,

它应该通过设计的构思

与整个古城的血脉相连。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大理古城既下山酒店与柴米多农场餐厅仅百米之隔,位于叶榆路和人民路交叉口以南,场地由两户相邻的宅基地组成,基地北、西、南三面都是民宅,东面则朝向叶榆路。

 

“既下山”品牌的创始人赖国平,希望在这块390平方米的用地上建设一个有14间客房的精品酒店,和一家面向公众开放的咖啡馆。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初到场地的赵扬很难对这个新租下的院子感到兴奋。传统木结构的院落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几栋砖混结构民宅,又高又胖的体量把尺度合宜的院落挤压成了逼仄的天井。

 

基地周边三面的邻宅也不甘示弱,将本就不大的场地紧紧包裹,几乎不留一丝喘息的余地;难得有一处临街的界面,对面没精打采的白瓷砖公寓楼,更是让人栖居古城的兴致全无。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十余米见方的小小院落,某种意义上正是大理乱象丛生的缩影。然而就是在这般乱象之中,破土而出的既下山酒店辗转腾挪,与世无争的向内生长,自成为一番盎然气候。

 

14间客房重组成8座似连非连的小独栋,每一间客房的尺寸、比例、开门位置和采光方位都不尽相同,将有限的空间利用到了极致,在机会和限制环环相扣的因地制宜中,各有各的合情合理。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既下山开业一年后,我请妹岛先生来住。她评价说,这个建筑似乎感觉不到一个明确而强烈的意图,但又处处贴切似的。”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 06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

- 和雪山一起造房子 -

 

眼前这个面对卡瓦格博的建筑,它的姿态没有错。

它本身就像一个孤独的朝圣者,

虔诚,忘我,心无旁骛。

目光凝视着前面的神山,

那个探出屋顶的天窗就像合十的双手,顶礼圣境。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如果说前一间既下山是与大理古城的有机共存,那么接下来这一间就是向梅里雪山的庄严朝圣。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坐落在景区迎宾台后面的小山坡上,其前身是老214国道上闻名遐迩的季候鸟雪山旅馆,也是德钦县雾浓顶村的第23户人家。这间“大大的藏房”平面呈规整的正方形,每边六个开间,每个开间3.3米,七七四十九棵木柱的矩阵中心拿掉一棵,形成轴线尺寸6.6米见方的天井。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近乎完形的原有建筑基底,似乎没有给改造留下太多余地,好在建筑周边还有村落、雪山、天地万物,将方方正正的老房子牵动得活泼富于生趣。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大藏房南面是雾浓顶村的烟火人家,刚好平衡了神山圣景的不染纤尘,每天清晨从东面山头探出的第一缕阳光,又将海拔3600米的清冷裹上了一层新鲜热度和可爱色温。于是有了越过红线、悬挑而出的餐厅,让既下山的客人们在享用早餐的同时迎接朝阳。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雪域高原的阳光总是饱满充沛,藏房深处的天井却常年昏暗。于是又有了优雅的侧向天窗、曲线形的金色顶棚,将直上直下的阳光幻化成温柔不刺眼的美丽光芒。金顶之下,“天梯”折叠而上、接近雪山的姿态,本身就成为一种仪式。

 

“其实千里迢迢地来看卡瓦格博,就是朝圣。从这个意义上讲,既下山就是为朝圣者准备的。”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 07 ·

尼洋河游客中心

回归:故事开始的地方

 

两年前的春天,

冯仕达先生照例来大理聊我们的工作。

那次聊天算是一个回顾。

当项目一个个回溯到尼洋河游客中心时,

他像审案一样抛出一连串问题,

我竟供出连我自己都没意识到的真相。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尼洋河游客中心坐落在318国道米瑞公路沿线,达则村村口的一片滩涂之上,是尼洋河谷观光线路的起点。公路切断了河滩与山体的联系,如何把一个孤立的场地与它周边的环境建立联系,就成为设计的首要问题。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以此为出发点,建筑的外轮廓在西、北两面以肯定的直线朝向开阔的河谷,东南面则用一条连续的折线呼应公路的走向和山体的转折。内部空间从外轮廓包裹的不规则形体中切割而来,以四边形庭院为中心,切口的方向呼应了景观朝向和流线安排,余下的室内空间则分别容纳售票、漂流活动更衣室和卫生间三部分功能。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尼洋河游客中心无论是从外部边界轮廓,还是内部空间转折,都力求肯定和简洁。因为转折越少,每个转折积蓄的张力就会越强。场地条件、流线、功能所构成的“势”,共同牵引出高度抽象而强烈的“形”。这样“化势为形”的手法,在共有之家、双子客栈等早期作品的平面生成中均有所体现。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2009年,尼洋河游客中心正式落成,一年过后,赵扬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学习,并以此为转折,放下先前对于“形”的执念,从“化形为势”转而走向“离形得势”,成为后来大理实践的起点。

 

大理古城既下山酒店没有立意在先,不过是因势利导,随物赋形;柴米多大院儿的设计不拘定法,在市井缤纷里见招拆招,若有若无;喜洲竹庵更是在无声中滋养着蒙中夫妇归园田居的生活理想,建筑本身早已功成身退,成为时光的背景。

 

“建筑不是从建筑学中来的,建筑要从世界中来,再回到世界中去。”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与赵扬老师的相识是通过一期国际大师对谈活动,时隔半年再次读到赵扬老师的文字,感动于字里行间的诚实坦荡、而又充满力量,和他本人、还有他造的房子一样,如同妹岛先生所评价:おおらか。

 

「她想用类似“open-minded”这样的英文概念来解释,又觉得不够贴切。后来懂日语的朋友说,这个词大概可以翻译为“落落大方”。」

 

赵扬老师在全书的后记中提到了张轲、王路和冯仕达三位老师,连同他在哈佛求学和与妹岛共事的经历,潜移默化造就了我们在书中所见的建筑观。

 

也期待赵扬老师的困惑、反思与突破,能为更多摸索中的青年建筑师带来启示,在纷繁复杂的当代建筑丛林中找寻属于自己的道路,找寻理想中建筑的未来。

 

 

 

撰文 | vickie

编辑 | Z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  你可能错过的赵扬 /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おおらか|赵扬: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