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字号+ 作者:archiworld 来源:未知 2017-03-13 10:45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事件散点
事实上,假如不以时间或者空间的脉络串联一个旅程,做出一个易懂的叙述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在所有的琐碎的细节都随着记忆的远去被过滤之后,漏斗中剩下的片段,杂乱的、不同时期经验和记忆的重复问答,对于自我来说大概才是最有意义的部分吧。所以英国之行就以这样的方式讲述吧。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夜晚伦敦街头的闪过
 
 
诗歌、童话、自然风景园林
专业方向是景观学所以多少会比较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不得不说虽然略有缺乏规划设计,但这里的风景资源是得天独厚的,潮湿的气候和温暖的洋流孕育了常年茵茵的牧草与落叶乔木树干上的青苔,即使在冬天,也并无凛冽萧瑟之感。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路上的牧场
 
一路北上与在湖区的车程中,常见天空、云层与阳光共同演绎的视觉效果,以及那些用以分隔牧场的矮墙在微有波澜的地形上形成的,不带一点数字化痕迹的舒展曲线。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草坪
 
与动物的遭遇是更令人感到惊喜的。最集中的一次是一个海德公园的清晨里,接连碰到抢了吃的就跑的松鼠与草地中央的几只野兔与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鸟类,当然还有起飞犹如轰炸机的女王陛下的天鹅们。路上碰到的羊群分黑毛白脸与白毛黑脸,过着令人艳羡的慵懒生活。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海德公园的松鼠
 
能够成为舒适环境的温床,除了气候等原因,人口与后工业化时代的反思大概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无论如何,乡村气氛在绿色植物与清冷空气的加成下产生了独特的清新美感。那些享誉世界的诗歌、童话的内核里也许就隐藏着环境的内在逻辑。此时此地,场所吸引着的大脑去沟通曾经的记录,像是彼得兔、《柳林风声》之类的童话,或者像是《唐顿庄园》《赎罪》之类的影视作品。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海德公园起飞的天鹅
 
 
哈利波特、福尔摩斯、熟悉的镜头
与前面提到过的环境逻辑相反,场所精神从根本上吸引着朝圣者。
到英国寻找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痕迹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曾经到一个位于纽卡斯尔的学校交流时,他们学校前面的大草坪就是拍摄魁地奇球场之处,也见过合成霍格沃茨学校的一部分的城堡。但说起来还是伦敦的痕迹最为密集,国王十字车站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半个手推车雕塑处围满排队照相的人,电影中还有千禧桥和皮卡迪利广场露面。
牛津的一所学院内景是魔法学校礼堂的原型,而学校的走廊则是在一所教堂内部拍摄的。假如想要完全目睹故事——包括电影和书中所有内容——的真容,可能需要一次专门的长期旅行吧。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商店
 
福尔摩斯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新编剧集夏洛克红透了世界。我独自一人在221B的博物馆排了很久的队才得以进门,期间碰到了来自各个国家的游客,还和一个韩国小哥互相拍了照片。博物馆的布置十分用心,包括响声很大的木地板,柔软的靠背椅,略微沾有灰尘的实验瓶罐和许多人物蜡像。可惜原著的细节在记忆里已经模糊不清了,英语又没有那么好,也许错过了一些惊喜。还记得新的一季中夏洛克在伦敦地图里走出了一个f**k off 的形状,假如能亲自走一遍就好了。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221B内景
 
在伦敦和牛津有很多的地方,自己曾经幻想过能够亲临现场,然而明明已经那么近了,最终还是没有来得及到达。
幸运的是,一些镜头是不期而遇的,像是牛津的礼堂,依稀记得漫威电影中,X教授成为教授的那天从那里撑着伞走出来,一样的角度与光线与学者雕像,仿佛马上就可以相遇。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X战警》电影截图
 
所有的这些虚构事件与它们发生的空间在我们看不到的维度互相纠缠着,空间从白纸变成纪念册,这大概就是另一个维度的空间塑造吧。
 
 
大英博物馆
一直想逛遍世界三大博物馆,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半。卢浮宫草草逛过,算是六分之一,大英博物馆这三分之一逛了两个半天的时间走到腿软,算是把除了闭馆的中国馆之外囫囵看了个遍。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正门入口
 
藏品不多赘述,《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之类的书中有详细的介绍。不管隐藏在展品背后的是掠夺、杀戮还是智慧、财富,这些珍贵的遗产陈述着人类与社会发展的本质,这是比所有的民族主义或者国际关系问题都要洪亮的发声。
因为展厅众多,展品体积差异巨大,展览的流线略有一些混乱,需要认真分析地图。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大厅的玻璃穹顶
 
更想说到的是博物馆里的人。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包括一身西装制服分小组行动的正太萝莉与穿着衬衫和统一背心吵吵嚷嚷的印度小学生,还记得去非洲的时候也是如此,但是国内鲜少见到穿着运动服的学生集体逛博物馆。入口处有可以免费使用的折叠椅,一些人为了长时间写生使用它们,当时见到不少写生的人,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学生。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学习的孩子
 
租讲解器的和蔼大叔在我没带学生证的情况下,非常好心地让我付了学生价。博物馆里还有一些可触摸展品的特别地点,会有大叔大妈耐心介绍。总的来说是没有遗憾的非常美好的体验。
 
 
人机、建筑、玩泥巴的小孩
有趣的事情是,我们总是能一眼发现我们将要参观的建筑。这些巨大的艺术品像是设计师的个人旗帜。
之前说要总结一下建筑参观的感受,还试图去发现其中的参数化等趋势,但不管是参数化的谢菲尔德钻石楼和扎哈老师的曲线,还是硬画出来的the cube,或者是高技派,总还是感觉艺术表现的张力最为直观。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扎哈展览的绘画作品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谢菲尔德钻石楼餐厅
 
事实上参观扎哈老师的工作室和图纸展览的时候这种感觉更为明显,呈现出来的许多东西简直就是真正的艺术品。线条的几何关系与色彩的视觉感受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纠结手绘技巧还是计算机软件技巧显得毫无意义,idea才是核心,其他都是工具,设计师也由此不能够被电脑所取代。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伯明翰图书馆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The cube 外立面
 
假如把建筑的生成比作小孩子玩泥巴可能就有几分的相似了,这是在客观要求和个人表达中寻找平衡的过程,充满了思绪的涌现、否定和再创造,也不乏乐趣。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民事司法中心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利物浦火车站与暮色
 
更多的细节关注是此次旅行的大收获。像是苹果店扶手的斜面和绿植安排,楼梯下吊着的梁的做法与转角,墙面的许多细节的做法,以前几乎很少注意。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Apple regent street室内绿化
 
同时,像是反光金属板对环境的融入(THE INVESTCORP-BUILDING),木材与混凝土搭配造就的温暖光线氛围(伦敦设计博物馆),也是第一次现场体验。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THE INVESTCORP-BUILDING
 
仍然有疑问存在:像伦敦这样的城市,老建筑每年都要进行精心的修护工作,我们能够看到新老建筑之间的融合与碰撞。但假如一个城市充斥着“创意”外形的新建筑,是否会变成一个菜场?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OMA伦敦设计博物馆
或许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邂逅
和好久不见的初中同学约到碎片大厦顶楼的酒吧看夜景喝酒,当年从没预见过。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在高纬度的湖区的早上七点爬起来等日出,傻傻地冻成了狗。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阿尔伯特船坞改造,说不上多热闹,但莫名适合停留。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偶遇骑兵,制服帅哭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散点事件
有的时候有了提示会更容易想起一件事情彼时彼地的细节,所以每一次的讲述都是概略的总说吧,会在之后花费更长一段时间去自我填补讲述的缝隙。这也许是个旅行的好习惯。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料理不黑暗
 
美食大放送~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旅行笔记 | 二月绿草如茵

-以上-

图 、文 / 白渡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